面對自殺遺族兒童,我們可以做些什麼﹖
吳美麗


前言
自殺遺族所經歷的生命體驗是非常殘酷的,並非一般人都有機會經歷的。

尤其對天真無邪、生命正值蓬勃發展的兒童而言,面對親人死亡或失落的生命經驗,所引發的是無限的害怕與無助,其後果是嚴重影響兒童成長學習的道路。

期待所有關心此議題的朋友們,在尊重生命的尊嚴與價值的基礎上,一起來幫助這些孩子走過生命的幽谷,學習體驗新的生命價值。
了解自殺事件對兒童的影響
由於自殺是一種人為因素的創傷事件,基本上,自殺者的行逕對兒童(特別是目睹自殺事件者)所造成的傷害會比較嚴重而難以處理,除了帶給兒童身心的創傷及內心矛盾衝突,更徹底的摧毀了兒童對人的信任。因為對於死亡的不了解,常常讓孩子對死亡視為是上天懲罰的結果。特別是親人選擇自行加工死亡,更遠遠超越孩子認知的能力,多數的孩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乖、或者在自殺事件發生前曾經做錯了事,所以害得親人自殺,因此而深深自責,覺得親人的死,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結果。

兒童面對親人自殺的情感反應:生氣、罪惡感、焦慮、無助、難過。

了解自殺遺族兒童的心理歷程
有些孩子沒哭、沒難過,並不表示他不悲傷,或不了解自己已經失去了最親的人。孩子因為尚未社會化,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恰當的方法來抒發他自己的情緒。這時候孩子的行為,往往反映了他自己對死亡的概念或想法。

有些孩子會忽然表現得特別好,並不是在一瞬間長大、懂事了。往往孩子只是猜想,親人的死亡是因為自己不乖、自己亂詛咒所造成的。如果從現在開始他都很乖、很聽話,也許死去的親人就會活過來了。而隨著時間流逝,當孩子漸漸發現不論自己再怎麼努力,都沒有能讓親人復生的時候,他失望及自責的心情,將會累積成為一輩子無法抹滅的心理傷害。

有些孩子會好像完全沒事一樣,甚至會比平常表現得更頑皮、不聽話。並不是他不難過,而是因為自責太深,而故意表現得更壞、更不乖,藉以懲罰自己,減輕內心的罪惡感。

臨床上,兒童悲傷常見的反應階段:
1. 麻痺或漠視
2. 思念及失落
3. 憤怒、失序及憂鬱
4. 重建及發展

了解自殺遺族兒童的行為反應

一般說來,自殺遺族兒童經歷的反應會有下列行為:躁動不安、哭鬧、黏人、在家中或學校有攻擊行為、害怕未來的災難創傷、不想上學、退化行為、睡眠障礙與夢魘、害怕與災難有關的事、對學校失去興趣且注意力差等。

了解兒童的需要
1. 獲得正確的訊息
2. 分享他們的感受
3. 分享他們的想法
4. 悲傷能夠釋放
5. 採取行動完成悲傷歷程

如何幫助孩子
1.遭遇重大傷痛的兒童,可能對新認識未建立關係的成人有所防衛,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感受。此時應尊重其感受,避免因關係尚未建立卻追問可能形成的二度創傷。
2.孩子如果願意談,則建議談話應循以下的原則發展,鼓勵孩子說出﹙1﹚他當時所經驗的,包括看見、聽見及經驗到的感受﹙2﹚他目前的感覺,可能包括憤怒、悲傷、思念及恐懼、無助等﹙3﹚他對往生者想表達的心意,包括告別與祝福。
3.勿輕易阻斷孩子的談話,或以成年人自己的認知及經驗去解讀。
4.千萬不要對孩子說死亡的親人只是「睡著了」,以免孩子害怕睡眠意謂著死亡及分離。談話的內容應呈現死亡的事實以幫助孩子接納事實。
5. 同意並接納孩子的悲傷情緒。
6. 瞭解及接納孩子個別表達哀傷的方式,不評價或阻斷。

最後,提醒大家,即便是成年人,我們自己也對死亡充滿了畏懼與不解,更遑論自殺事件。面對這些處於重大創傷的孩子,我們期待協助他面對親人自殺死亡的現實、接納及了解自己的傷慟、澄清自殺事件並非孩子的錯,並且能感知到社會的關懷與支持,學習愛惜自己的生命,更有勇氣重建生活及迎向未來的人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twn2face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